(原标题:谁来满足3亿「新市民」的金融需求?)
文/洪偌馨
继新中产、Z世代之后,一个3亿人的庞大群体也有了自己的「标签」——新市民。
银保监会在近日发布的一份《关于加强新市民金融服务工作的通知》(下称,《通知》)中给出了这个群体的标准画像:
新市民主要是指因本人创业就业、子女上学、投靠子女等原因来到城镇常住,未获得当地户籍或获得当地户籍不满三年的各类群体,包括但不限于进城务工人员、新就业大中专毕业生等。
为了更好地帮助和推动这些新市民真正地转入城市、融入当地,监管部门希望金融业机构能够进一步满足新市民在创业、就业、住房、教育、医疗、养老等重点领域的金融需求。
但从金融服务的视角来看,新市民并不是传统标准下的「优质客户」,比如,有稳定的收入、固定的房产等。因此,并不是所有机构都适合并能够为他们提供金融服务。
那么,谁来服务这3亿人?
1.「新市民」呼唤「新金融」
新市民崛起的背后是中国工业化、城镇化、现代化的大发展。
2002年11月党的十六大明确提出「要逐步提高城市化水平,坚持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走中国特色的城市化道路」,从此,中国的城镇建设进入了发展的快车道,城市化与城市发展空前活跃。
过去二十年,中国经历了世界历史上规模最大、速度最快的城镇化进程,3亿新市民由此而来。街边小店、建筑工地、外卖快递……「新市民」的身影无处不在,他们支持着一座城市的运转和发展。
但这个日益壮大的群体,并未获得相匹配的金融服务。
银保监会主席郭树清在3月2日的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谈及相关问题时举例道,由于一些「新市民」离开农村后,没有明确的工作岗位,有的是个体工商户,有的是农民工。
「而根据统计,农民工平均在一个单位或一个岗位上工作大概也就半年时间,他们到银行申请贷款,银行会要求出示单位的收入证明,显然对他们而言是比较困难的。」郭树清表示。
不仅如此,从金融需求上来看,新市民也有着很多鲜明的特点。以信贷为例,小额、短期的周转性需求极为普遍,相比额度和利率,他们更在意贷款的便捷性、灵活性等等。
此次《通知》也关注了这些特征,并给出了具体的指导建议,以针对新市民创业的金融需求为例:
鼓励商业银行加强对新市民创业形态、收入特点、资金需求等因素的分析,充分运用信息技术,精准评估新市民信用状况,优化新市民创业信贷产品。
鼓励商业银行按市场化原则对符合条件的小微企业通过降低贷款利率、减免服务收费、灵活设置还款期限等方式,降低新市民创业融资成本。
新的客群亟待新的金融服务方式和渠道。
事实上,伴随着过去几年金融科技的发展和应用,金融服务的成本得以大幅降低、效率也有了极大的提升。尤其,在信贷服务方面,得益于信息技术的成熟,「去人工」的程度越来越高。
目前,除了个别互联网银行,消费金融公司则是服务这个群体的主力。
以招联消费金融为例,截至目前,他已拥有1.5亿注册用户。其中,城镇地区用户占比超过60%,户均贷款仅5000多元,这个客群都是典型意义上的「新市民」。
招联消金之所以可以精准地服务这个群体,很大程度上也源自其纯线上的经营模式,从营销、咨询,到审贷、放贷,再到贷后、催收,基本都已经实现自动化、智能化。
有了技术和数据的支撑,不仅可以准确地锚定「新市民」客群,更可以准确识别他们的需求,并且提供便捷、流畅的贷款服务。
现在,整个招联平台上近200种,共计2万个AI智能机器人,可以根据不同的客户沟通需求和场景进行快速匹配,及时介入处理客户诉求,同时保证交互体验的流畅。
在信贷业务最重要的审批和风控方面,招联消费金融的授信审批自动化率在99.99%以上,可实现秒级放贷。与此同时,公司欺诈率BP为0.002,即一千万批核客户中只有2单欺诈(2020年银行卡平均欺诈率为0.75BP)远低行业水平。
技术让「降本增效」成为可能,金融服务才得以进一步「下沉」。
2.「新市场」匹配「新服务」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末,中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 64.72% ,相较于20年前的已经有了可喜的进展。但从国际标准来看,中国的城镇化进程还远未结束。
中信证券在一份报告中提到,城镇化具有明显的S型特征。根据联合国《城乡人口预测方法》的总结,城镇化发展阶段与产业发展相 一致,大体可分为起步(0-30%)、快速发展(30%-70%)、基本完成(70% 及以上)三个阶段。
如果再看一下户籍人口城镇化率会发现,与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又有较大差距。以2019年的数据为例,这两项数据分别为44.38%和60.60%。这意味着,以农民工为代表的大量流动人口仍未真正实现城镇化。
导致这种数据落差的背后是亟待提升的城镇化配套机制,其中,金融服务的不足也是一个重要原因。
事实上,一直以来监管部门都在积极推动各个金融业机构加强对三农群体、个体商户、小微企业等金融「弱势群体」的支持,甚至每年还有具体的信贷投放比例要求。
这些群体与今天提到的新市民高度重合。但目前来看,大多数机构把这部分业务当作一个任务来完成,缺少真正的商业驱动力,难免在效果上大打折扣。
所以,此次《通知》特别强调,希望通过市场化运作,而非政策性指导的方式来提升新市民的金融服务体验。「通过加强产品和服务创新,完善金融服务,高质量扩大金融供给,提升金融服务的均等性和便利度」。
其实,这些年伴随着新市民的崛起,已经有不少针对性的金融创新产品出现。
比如,针对建筑工人、外卖骑手、网约车司机等职业的保险产品。还有针对街边小店、个体商户的各种小额经营贷、流水贷等。以及嵌入消费场景的信用付/消费分期产品等等。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相比过去银行业机构相对固定的产品体系,消费金融公司的消费信贷产品更为细分,尤其会结合很多具体场景设计产品的利率、期限和还款方式。
以招联消费金融的两大王牌产品之一的好期贷为例,作为一个纯信用的贷款系列产品,它会随着用户需求的变化而演变出新品种,例如,已有的白领贷、大期贷、员工贷等。
现在又针对新市民群体,及其初始创业、改善生活等具体需求上线了「特享贷」。招联消费金融可以通过新的技术手段可以快速识别目标客户,有针对性地为「新市民」提供更高额度,和更加便捷的服务。
可以预见的是,伴随着消费金融市场的不断发展与客群分层,会有越来越多的细分产品和服务出现,同时,也会不同的金融业机构来覆盖。
本文系未央网专栏作者:馨金融 发表,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观点,未经许可严禁转载,违者必究!本文网址:http://www.afeijie.com/yuwangtai/1098978.html ,喜欢请注明来源河南开封新闻网。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